6月23日-24日,2018中國武漢“第二屆智慧海綿城市論壇”在漢舉辦,論壇主題為“構建面向生態文明的城市智慧水系統”。記者從會上獲悉,武漢市作為全國30個海綿城市的試點城市之一,試點成效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受益人口已超過30萬。
武漢市重點辦副主任廖明輝說,統計數據顯示,武漢市已經完成海綿改造小區、公共建筑146處,學校33所,結合民生需求的“海綿+”工程,使街道、社區受益人口超過30萬人。武漢研究構建了法規、管理、技術、建設、融資五大體系,初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華中地區豐水型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模式。
據了解,2015年、2016年,國家先后分兩批確定武漢、鎮江、嘉興、廈門、萍鄉、濟南、常德、南寧、重慶等30個城市為海綿城市試點城市。2015年4月,武漢首批列入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城市,青山和漢陽四新兩個海綿示范區的建設隨之啟動。經過3年建設,目前海綿試點項目全部完工,同時還因地制宜建設了園博園、東湖綠道、潘廟新家園等一批示范工程。示范區的內澇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水環境質量改善,生態品質得到提升,市民生活舒適感提高。
“我們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絕不僅僅是在某個區域內實施海綿,也絕不是要把城市刨個底朝天,把武漢市變成大工地?!笔泻>d辦相關負責人史宇光解釋道,杭州將結合“五水共治”、城中村改造、河道綜保工程、地塊開發、管廊和地下空間開發等所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建筑、小區、道路、公園、河道綠帶等各個領域項目中推廣海綿技術。
據了解,試點的青山和漢陽四新片區海綿城市改造面積為38.5平方公里,占武漢市中心城區面積的4.4%。按照武漢海綿城市建設三步走計劃,到2020年,武漢中心城區20%的面積將實現海綿化。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80%。
海綿城市(廣州)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走在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前列,率先在廣東 廣西 海南地區 建設多個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工程,將雨水很好的排到地下,開成良好的水資源循環,大大的方便了市民在雨天出行的需要。做到了下雨不積水,透水地坪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體現,它不僅美化了環境,給環境添上了新的色彩,而且實用性能得到大大的利用。
東莞道滘膠粘石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