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今年向全國兩會提交七份建議,涉及發展數字經濟、數字文化產業全球競爭、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打造粵港澳科技灣區、深圳加快國際科技及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等熱點問題。
其中,針對一雨成澇的“城市生態病”,馬化騰提出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建議》。
建議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法律法規,明晰參與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通過總結試點城市相關經驗和問題,開展相關法律法規條例修訂的工作或研究海綿城市單獨立法問題,對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各項現行標準和指南進行修訂或者新編。
二、加快探索海綿城市智慧化管理運營模式
把海綿城市與智慧城市建設結合起來,采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將涉及到海綿城市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環境績效的全過程數據進行綜合管理,實現智慧水務和智慧城市建設目標。
三、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國際交流
借鑒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關城市經驗并參考碳排放交易機制,盡快研究并試點開展雨水管理收費制度和雨水排水權交易制度。同時,針對社會資本參與,出臺獎勵、補貼、貸款或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鼓勵更多的企業主體和物業主體參與到海綿城市建設中來。強化按績效付費的市場化資金渠道和市場化調節手段,真正落實按照流域或排水分區、基于城市規劃建設管控、控源截污的海綿城市建設和水體治理目標。
四、提升海綿城市的社會認受度
海綿城市是一個整體概念,可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手段,把海綿城市建設特別是與公眾密切相關、代入感強、互動性高的內容以新的技術整合起來,在重點社區、廣場、公園等進行體驗式、參與式的宣傳活動。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加快建立互動式的舉報、評價、獎懲的信息平臺,倡導綠色節約、清潔環境理念,鼓勵形成社會參與、全民共治的海綿城市建設格局。
1分鐘讀懂海綿城市
什么是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傳統城市的建設模式是粗放式、破壞式的,海綿城市則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很低,因此海綿城市建設又被稱為低影響設計和低影響開發(LID)。
(定義來源于《海綿城市設計:理念、技術、案例》,伍業鋼主編)
“低影響開發(LID)”概念的提出要先于海綿城市,是20世紀90年代末發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處理技術。低影響開發是一種基于生態的雨洪管理方法,傾向于利用植被網絡等軟質工程來管控、
處理區域內雨水徑流。低影響開發是利用滲透、過濾、儲存、蒸發、蒸騰等生態過程來維持場地開發前后的水文平衡。
(定義來源于:《低影響開發:城區設計手冊》, [美]阿肯色大學社區設計中心 編著)
▲我司海綿城市代表案例:廣州市
政務中心彩色透水地坪
海綿城市六個關鍵字:滲、滯、蓄、凈、用、排
滲: 減少路面、屋面、地面等硬化地表面積,雨水就地下滲。
滯: 延緩峰現時間,降低排水強度,緩解雨洪風險。
蓄: 削減峰值流量,調節雨洪時空分布,為雨洪資源化利用創造條件。
凈: 對污染源采取相應控制手段,削減雨水徑流的污染負荷。
用: 實現雨洪資源化,雨水回灌、雨水灌溉及構造園林水景觀等,形成雨水資源的深層次循環利用。
排: 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城市雨水管渠系統以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構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確保城市運行安全。
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也被稱為生態透水地坪,透水地面能夠使雨水迅速滲入地表,有效地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保護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壞,具有很強的環保價值。城市里面比較常用的為透水混凝土鋪裝。
滲透井
滲透井屬于水平方向的地下排水設備。在綠地中分散布置小型地下集水裝置,利用碎石空隙等,貯存的雨水向四周的土壤中擴散。
植草溝
滲管/渠指具有滲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無砂混凝土管/渠和礫(碎)石等材料組合而成。
生物滯留設施
生物滯留設施指在地勢較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凈化徑流雨水的設施。 生物滯留設施分為簡易型生物滯留設施和復雜型生物滯留設施,按應用位置不同又稱作雨水花園、生物滯留帶、 高位花壇、生態樹池等。
綠色屋頂
綠色屋頂也稱種植屋面、屋頂綠化等,屋頂綠化雖然不是綠地,但是屋頂綠化卻是海綿城市吸納雨水、減少徑流的最初也是極為重要的措施之一。

下沉式綠地是在綠地建設時,綠地高程低于周圍地面 (路面)一定高程,以利于周圍地面(路面)的雨水匯入綠地中的一種雨水利用方法。
雨水濕地
雨水濕地指在園林綠地中種有樹木或灌木的低洼區域,由樹皮或地被植物作為覆蓋,它通過將雨水滯留下滲來補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徑流的峰,還可通過吸附、降解、離子交換和揮發等過程減少污染。
雨旱兩宜型雨水廣場
利用綠地規劃中的地形高低變化和開敞空間的設置,在綠地低洼區域建設類似“舞池”類的活動場地,場地地面邊緣或者中心有雨水滲流溝槽,雨水、滲透管和雨篦子,降雨時把綠地內的徑流雨水導向此處進入地下集雨裝置,雨水滲透完以后可做為游人活動的場地。
坡地蓄水溝
坡地蓄水溝是指在山坡上根據山地的特點挖掘出的的蓄水溝,具有雨水存儲功能的集蓄利用設施,同時也具有消減峰值流量的作用。
海綿城市精髓:四個尊重
即尊重水、尊重表土、尊重地形、尊重植被,其核心是尊重自然。
海綿城市原則:天人合一 融入自然
“天人合一”和“融入自然”的思想,是對當代城市設計只注重建筑美學形態這種觀念的完善與修正。城市設計應全面考慮城市與自然共生,讓雨水、陽光、風、植物與城市空間形態完美融合,讓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真正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