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綿城市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從上可知因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強度原因,大都應用于人行道、廣場、停車場、園林小道等場所。根據路面的不同應用面板厚度不同。對人行道,自行車道等輕荷重地面,一般面層厚度不低于8公分;對停車場、廣場等中荷重地面,面層厚度不低于10公分,考慮成本,可將面層分為二層,即表層為彩色透水混凝土層,厚度一般不低于3公分,下層為素色透水混凝土層。
廣州海綿城市透水混凝土簡介 廣州海綿城市透水混凝土是由一系列相連的孔隙和混凝土實體部分骨架構成的透水透氣性的多孔結構混凝土。從主要材料上看,與普通混凝土不同,透水混凝土僅有少量的細骨料或者不含細骨料;從各項粘接來看,主要靠包裹在粗骨料表面的膠結材料漿體硬化后將骨料顆粒膠接在一起。透水混凝土是由高標號水泥,石子,膠結劑。
海綿城市其核心是維持場地開發前后水文特征不變,包括徑流總量、峰值流量、峰現時間等。從水文循環角度,要維持徑流總量不變,就要采取滲透、儲存等方式,實現開發后一定量的徑流量不外排;要維持峰值流量不變,就要采取滲、儲存、調節等措施削減峰值、延緩峰值時間。
透水混凝土是從歐美,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專門針對原城市道路的缺陷,開發一種能迅速讓雨水滲透到地下,有效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引發的一系列城市環境和地質災害等問題。有效的清除地面上油類化合物對環境的污染和傷害。同時對保護地下水,維護生態平衡,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作為輔助效應也十分明顯,有利于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城市雨水管理防污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治療霧霾、水患、熱島效應等城市病,“海綿城市”成為解決方案之一,即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
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這樣一座城市能像海綿一樣,在降水時可自動吸水、蓄水,缺水時又可將水釋放循環利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目前,我市正在按照規劃,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目標是解決缺水、內澇、水臟等一系列“城市病”。市建委了解到,目前我市通過實施重大生態項目,繼續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推薦產品